Javascript is required
Home / Information /IP地址基本工作原理

IP地址基本工作原理

Read volume:2200
Release time:-

IP地址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,也被叫做网际协议地址,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。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了一个逻辑地址,以此来区分现实中的物理地址,确保数据包能够准确地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,实现了网络设备点对点通信‌‌。

‌一、IP地址的格式和结构‌

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,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(即4个字节),并以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表示,如114.234.70.116。每个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,网络号用于标识网络,主机号用于标识网络中的具体设备‌‌。

‌二、IP地址的分类‌

IP地址分为A、B、C、D、E五类。

A类地址用于大型网络

B类地址用于中型网络

C类地址用于小型网络

D类地址用于多点播送

E类地址保留为将来使用‌‌

‌三、IP地址的工作原理‌

IP地址在现实中看不到也摸不到,那它是怎么开展工作的呢?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?以下述为例,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时,数据包会从应用层(如HTTP)向下传递到IP层。IP层会将数据包封装成IP数据报,并添加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。数据报通过路由器进行转发,最终到达目的网络。在目的网络中,数据报被传递给目的主机,完成通信过程‌‌。

IP层位于网络层,负责将数据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。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被分割成多个数据包(称为分片),并在目的地重新组装。IP层还负责路由选择,确定数据包通过网络的最佳路径‌。

我们以旅行为例,如果我要去某地旅行,需要先确定出行方式,如乘坐高铁、地铁、公交车等,并且购买相应车票,再根据车票信息制定一个详细行程表,记录乘车时间。数据链路就相当于我们的车票,只能在规定区间内移动。源地址就是出发点,目的地址就是目的地,网络层就相当于整个行程表。

如果只有行程表,没有车票,就无法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。相反,只有车票,没有行程表就不知道车辆信息、换乘信息等,同样到不了目的地。只有两者兼备,既有某个区间的车票又有整个旅行的行程表,才能保证到达目的地。网络中也是如此,需要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协同工作,才能实现最终IP地址信息的传输,这就是IP地址的工作原理。